<tbody id="ntxc4"><noscript id="ntxc4"></noscript></tbody><rp id="ntxc4"></rp>

        “跑馬”已成時尚運動方式之一 超九成受訪者建議提高賽事舉辦規范性

        2020-01-02 09:42:04    來源:中國青年報    

        在年輕人中,跑馬拉松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運動方式。為了挑戰自我或者強健體魄,不少年輕人開啟了“跑馬”生活,很多城市也紛紛舉辦馬拉松賽事。中國田徑協會2019年3月發布的《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》顯示,2018年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的賽事共計1581場。

        上周,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(wenjuan.com),對1976名18-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45.1%的受訪青年覺得身邊跑馬拉松的人多,96.0%受訪青年認為有必要提高馬拉松賽事舉辦的規范性。

        受訪青年中,男性占53.3%,女性占46.7%。

        45.1%受訪青年覺得身邊跑馬拉松的人多

        中國人民大學大三學生羅浩來自安徽合肥,是學校足球隊的隊長,他已經跑過兩次半程馬拉松。2018年,羅浩參加了合肥市舉辦的馬拉松比賽,那是他第一次跑馬拉松。“我平時經常踢足球,體能還不錯,在校運動會長跑比賽中也多次奪得第一,對跑馬拉松有一定的信心,就報名了”。

       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陸齊(化名)跑過兩次半程馬拉松、一次全程馬拉松。說起參賽原因,他表示自己本科的時候,當過兩年兵,體能比較好,就想嘗試跑一跑馬拉松。

        調查顯示,55.4%的受訪青年跑過馬拉松,其中62.3%的男性受訪青年跑過馬拉松,比例高于女性青年(47.5%)。

        “我雖然沒有跑過馬拉松,但是我很喜歡長跑這項運動。”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的張躍(化名)是個90后,上學的時候曾加入了一個跑步團,每周都要進行長跑。“我現在工作了,平時比較忙,但只要有時間,也會跑個三五千米,最長的還跑過10公里”。

        張躍覺得,跑步不但可以鍛煉身體,還可以釋放壓力,“我身邊有不少人會進行長跑,也有人參加過馬拉松比賽”。

        調查顯示,45.1%的受訪青年覺得身邊跑馬拉松的人多,30.67%的受訪青年覺得一般,17.4%的受訪青年覺得不太多,6.9%的受訪青年覺得非常少。

        “現在很多年輕人加入到跑馬拉松的行列中。有的人可能上學時跑個800米或者1000米都費勁兒,為什么現在反而愿意跑馬拉松了?”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分析,年輕人熱衷跑馬有很多原因,其中一個原因是追求時尚。“馬拉松運動在很多國家都是一個時尚的運動。年輕人需要獲得一種存在感、被認可感。有的人可能希望通過參加馬拉松比賽,顯示出自己的價值,體現出自己是時尚的、健康的,這是追求美好積極生活方式的表現”。

       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盧長寶認為,參加馬拉松這項運動體現了一個人熱愛生活的態度,彰顯了挑戰自我、超越極限、堅韌不拔、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,對年輕人培養挑戰自我、超越自我的精神有重要意義。

        96.0%受訪青年認為有必要提高馬拉松賽事舉辦的規范性

        羅浩回憶,自己第一次跑馬拉松,在比賽開始兩個月前就開始準備,練習長跑,但是跑過的最長路程也沒超過10公里,“我第一次跑馬拉松的時候,準備還是不夠充分,心態、體能都沒達到最佳狀態。跑了6公里后就被卡在人群中,速度遠低于自己的預期。跑了15公里后,我覺得自己的體力明顯下降,完全是靠意志力堅持到了最后。好在賽道附近的環境我都熟悉,能盡快把心態穩定下來”。

        “第一次跑馬拉松,我感觸最深的是,節奏非常重要。” 羅浩覺得,馬拉松看似是萬人齊跑,但對于個體而言,掌握自己的節奏很重要,要根據自己的狀態和能力,隨時調整。

        “我聽一起跑步的朋友說,跑馬拉松過程中有一些不太好的現象,比如套牌(一個號碼多人使用——編者注)、作弊等。”陸齊覺得,這樣的做法違背了體育精神。

        調查顯示,受訪青年覺得馬拉松賽事中的一些不太好的現象主要有:跑步過程中作弊(49.7%)、哄搶能量補給(43.7%)、破壞沿路環境衛生(42.3%),以及賽事組織混亂、影響城市正常交通(40.2%)等。

        王宗平認為,參賽者既然選擇了馬拉松這項比賽,就應該自覺地遵守規則。“有的人剛開始跑半程馬拉松,可能需要三四個小時,慢慢進步之后,可能就會縮減到1個半小時。跑全程馬拉松也是,有的人開始可能會花5個小時,但之后可能會縮減到三四個小時,沒有必要去作弊。如果為了成績好看而作弊,我覺得是虛榮心在作祟”。

        羅浩覺得,現在一些城市的馬拉松賽事不夠規范,沒有根據選手的實力進行分區起跑,導致比賽開始階段特別擁擠,有實力的選手在前幾公里內,無法發揮正常水平。“現在已經有不少賽事開始根據參賽者以往成績進行分區起跑,2019年北京馬拉松比賽就是一個例子”。

        調查中,96.0%的受訪青年認為有必要提高馬拉松賽事舉辦的規范性,其中43.4%的受訪青年認為非常有必要。

        盧長寶分析,馬拉松行業的持續增長與地方政府、企業有關。“對企業而言,推廣馬拉松運動迎合了人們追求健康的需要,屬于健康產業的一部分,它們可以通過舉辦體育賽事獲得收益。對于地方政府而言,可以借助馬拉松傳播和創造區域品牌,吸引更多游客,并建立區域知名度。當然,也應看到,隨著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多,一個好的項目可能走向‘泛化’。如果是這樣,就有可能讓年輕人失去興趣,所以要注重賽事的質量”。

        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 孫山 實習生 洪靜瀾

        [責任編輯:L075]

        中央機構|人大機構|國家主席|國務院|最高人民法院|最高人民檢察院|政協機構|民主黨派|群眾團體|駐外機構|友情鏈接

      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|網絡110報警服務|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|中國新聞網站聯盟

       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備12018864號-15

        關于我們|人員查詢| 法律顧問: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|本站地圖|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51917256|刊登廣告|對外服務:訪談直播廣告展會無線

        可信網站

        誠信網站